母豬出欄仔豬數量是豬場的效益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。要提高二元母豬出欄仔豬數量,首先要提高二元母豬的配種受胎率。那么如何提高二元母豬的配種受胎率呢?
1、后備二元母豬的選擇與飼養:母系以繁殖性狀為主選性狀,兼顧肥育性狀。背腰偏凹,肚腹較大,肢蹄較結實,行走正常,外陰發育較好大小基本適中,數6對及以上。特性產仔數高,分娩容易,難產少,仔豬整齊度高,耐粗飼,使用壽命長,終身窩產仔數高的二元母豬。
2、要提前做好預防后備二元母豬不發情的措施,像合理營養、飼養方式、環境溫度、利用公豬早期誘情、等方面的預防措施工作,要加強妊娠母豬及分娩前分娩后母豬的飼養管理,避免母豬難產及影響仔豬存活力。
3、公種豬的選擇與飼養:父系以肥育性狀和胴體性狀為主選性狀,背腰平直或微凹,肚腹稍大,中軀較短,肢蹄較結實,發育較好。左右對稱;包皮稍大,輕度積尿。特性適應性強、日增重快、飼料轉化率高、肌間脂肪比例高、后軀豐滿、體長、粗壯結實。對于種公豬,要加強飼養管理,定期檢查公豬質量,及時,合理利用,配種跟采精不宜過于頻繁,還有就是要合理更換種公豬,公豬年更替率為100%。
4、要適時配種。二元母豬一般在5-6個月時出現初次發情,但不排卵。次排卵為初情期,標志小母豬性成熟。次發情時排卵數目少,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的發育未完全成熟,故一般在240天后第二或第三次發情時配種。
為了提高母豬配種率,除了種豬的飼養以外,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種豬。
(聲明:文章來源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)